台生代表團美科展參賽 角逐近900萬美元獎金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7日訊】近日(5月16日)由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帶領的代表團,集結多所高中的學生與作品,參加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與世界交流。一起來看。

在「2024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結束後,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選出來自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台師大附屬高中等共七所高中的20名學生,組團來美參加2024年「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十大類別競賽,角逐近900萬美元的獎金和獎學金。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高三學生林靖閔:「很高興能夠在台灣找到很棒的中研院的資源,然後從事研究,也有機會代表台灣來參賽。」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三學生陳以哲:「我將來希望就是可以繼續在資訊安全的產業裡面,深耕這樣子。」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高二學生許日峖:「我們的應用,大概會落在一些,就是軍事的運用上面,或者是無人機的拍攝。」

學生們的12件作品涵蓋植物學、物理與天文學、環境工程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以及緊跟時事的惡意程式專題,與延伸台灣缺水議題的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二學生顧仲凌:「我們來這邊可以看到,更多更多不同的人才,就是大家都非常非常聰明,然後做出的主題也非常的新穎。」

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高二學生趙芸婕:「他們會介紹給你聽,然後跟你講說,它(他們國家)的特色是什麼之類的,就覺得這個活動(交換徽章)其實蠻有意義,就是不僅是科展,它還是有結合到文化。」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劉火欽表示,科展能提升學生論文研究能力,以及國際論文期刊水準。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劉火欽:「這個科展的話,它是一個專題,你要找出題目之後,你怎麼樣提出假設,怎麼樣去做實驗,實驗做出來之後,怎麼去收集你的實驗數據,數據之後怎麼分析,分析之後怎麼提出你一個新的見解或新的一個發現。」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組長李政翰:「學生如果得了相關獎項,有助於他們在國內大學升學。」

指導教授指出,學生的研究內容越來越多元。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文献:「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發展到電腦,已經開始到這個機器人這一方面。那當然我們這裡面傳統的這些基礎教育還是有的。」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蔡宜芳:「非常辛苦,那一段的成長是非常大的。我們就是一直逼他們去思考,一直去加勁。讓他們可以知道怎麼樣活用知識,然後創造出新的東西來。」

建國中學南加州校友會會長張虎:「我今天來就是要替我們建國中學的小學弟加油,我要替每一位代表隊的高中生都要替他們加油。」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郭約希、王姿懿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