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快報】遠離中國市場 台灣對美國出口首超大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8日訊】在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日趨加大且美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台灣正在離開中國市場,轉而向美國靠攏。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首次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出口商品的最大目的地。專家表示,中共對台灣的打壓政策反倒將台灣推開。

全球最大的電腦芯片製造商台積電上個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擴大至650億美元後,台灣半導體公司京元電子表示,將結束在中國大陸長達20年的經營。

台灣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向美國出口了價值246億美元的商品,而向中國大陸出口了價值為224億美元的商品。這是自2016年推出可比較數據以來,美國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商品目的地。

去年,台灣對美國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和電腦設備出口額比2018年增加了兩倍多,達到近370億美元。這不僅僅是科技問題:2018年至2023年間,台灣向美國出口的木薯及其替代品(珍珠奶茶的關鍵成分)增加了兩倍多,並且正在出口更多的水果、堅果和養殖魚類。

據美聯社報導,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洪川(Hung Tran)表示,最近的貿易數據反映出「台美都在調整貿易方向,以降低來自中國的風險」。

台灣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從2020年的約44%下降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不到三分之一。洪川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動,而且我認為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可能會繼續下降」。

台灣經濟部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已降至二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減少近40%至30億美元。而台灣去年對美國的投資猛增九倍,達到96億美元。美國和台灣去年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目前正在談判下一階段。美國國會議員也提出了一項法案,結束對在美台商和工人的雙重課稅。

美聯社說,這些變化是在中美關係緊張加劇之際發生的。這表明台灣在努力減少對北京的依賴,使自己免受中共的壓力,與此同時與其最強大的盟友美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這種轉變也發生在中國經濟增長疲軟以及全球企業在經歷了COVID大流行供應中斷後紛紛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之際。

報告援引美國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的話說:「一切的動機都是……希望建立台灣的威懾能力和韌性,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支持維持(台海)現狀並阻止中國(中共)試圖對台灣採取行動。」

美國商務部4月8日宣布,將向台積電提供66億美元補貼,用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先進半導體生產。目標是使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在2030年之前生產出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最先進芯片

除了在美國的投資外,台積電也向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堅定支持者日本投資。台灣企業富士康(蘋果的主要代工商)正在印度建立製造能力,而另一家生產iPhone和電腦零件的台灣企業和碩正在越南投資。

《新唐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