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國人購買了昂貴「奢侈品」為何後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2日訊】雖然很多人知道,對於情感上的幸福感,金錢並不是一切。但這並不能阻止人們嘗試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感,以期獲得快樂。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美國人的故事。

這個世界花花綠綠,商店裡的商品琳瑯滿目,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奢侈品牌的報導,誘惑著人們的購物慾望。特別對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一些人花大價錢買了曾經令自己心儀或渴望的奢侈品,有的是為了彰顯地位,有的是為了實現奢侈生活的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曾經嚮往的、可以炫富的東西給他們帶來什麼呢?

《華爾街日報》的讀者分享了他們曾購買昂貴商品但最終失望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年輕一代一些免費建議。

夢想中的腕錶

1984年,布萊恩‧德斯洛格(Bryan Desloge)成為IBM公司的新晉職員,當時年薪18,000美元。為了實現夢想,他花了7,000多美元購買了一款勞力士潛航者型腕錶(Rolex Submariner)。

德斯洛格現年64歲,已經退休,他說年輕時的自己將不鏽鋼手錶視為身分象徵。然而,就在購買勞力士兩年後,德斯洛格意識到這款手錶不實用。

德斯洛格後來試圖將勞力士送給兒子,但遭到拒絕。現在這款手錶仍束之高閣。他自己則使用售價500美元的Garmin智能手錶。

勞力士(Rolex)是許多華人耳熟能詳的奢侈手錶品牌,示意圖。(Shutterstock)

定製的華美衣服

現年63歲的帕姆‧斯塔爾(Pam Starr)是一名加州葡萄酒商。幾年前她曾拜訪一名舊金山的時裝設計師,因此花了1800美元買了薄紗泳衣罩衫,又花了1,800美元買了一件袖子長度為四分之三的露肩絲綢襯衫。

她表示,在給自己定製的15件衣服中,只有3件是自己喜歡的,但這些衣服花了她二萬多美元。

斯塔爾說,如果時光倒流,她會對自己說:「聽著,帕姆。選擇兩件(衣服)開始嘗試。如果你喜歡它們,可以擴展到其它東西。」此外,她會停下來問自己,實際穿這些衣服的頻率有多大。

度假小屋和房車

邁克爾‧科塔斯(Michael Kotas)和妻子曾花了12萬美元買了一棟山間度假小屋,可以俯瞰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不幸的是,小房子需要做大量裝修工作。

科塔斯60多歲,曾做技術銷售工作。他花了60,000美元升級小屋,且財務難題還遠未結束。

戈登·普雷克斯(Gordon Preecs)從眼科事業退休後,在2013年買了一輛大型皮卡車,並於2017年買了一輛22英尺長旅行拖車,夢想和妻子駕車遊覽全國各地的國家公園。新車總成本約為50,000美元。

購買拖車三年後,普雷克斯和妻子搬到德州,他們感受到擁有房車的財務壓力。2020年,他們以32,000美元總價出售了使用里程不足5,000英里的拖車和皮卡。普雷克斯用這筆錢買了一輛特斯拉。

度假屋示意圖。(Shutterstock)

如何得到真正的快樂

物質財富與人類幸福之間的關係,是學術界和思想界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在消費至上的當下,不少人感覺獲得物質上的滿足就會帶來快樂,但很多實例證明即便是快樂,也只能是短暫的快樂。

暢銷書《不可動搖》(Unshakeable )的作者安東尼‧羅賓斯(Anthony Robbins)也是一名致富專家。這本書告訴人們,想要致富,感恩的心不可或缺,與本田健的《快樂錢商》得到是相同的結論。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視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然而,巴菲特的一生卻在奧馬哈過著非常低調的生活。他的小兒子彼得認為,擁有一個安全、有愛、開放的家庭,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他覺得父親的財富應該還給世界。

在奧馬哈,那些早期投資巴菲特公司的人,現在都是億萬富翁。但在奧馬哈的鄉村俱樂部,停車場裡沒有奧迪或任何其它豪華車,一切都非常低調。

美國前ABC新聞主播丹‧哈里斯(Dan Harris)近日在Podcast節目〈與丹‧哈里斯在一起,快樂多一點〉(Ten Percent Happier with Dan Harris)說:「獲得快樂最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慷慨付出。」

2017年,《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對50個人的研究中,參與者獲得100美元現金,一半被要求買想要的東西,另一半要求用在他人身上。結果顯示,錢花在別人身上的參與者幸福感更強烈。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