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中国地方债危机应遏制政府投资

【新唐人2011年10月25日讯】中国上周开始地方自主发行债务试点,大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缺乏监督,巨额地方债务的风险太大,将引发地方的经济危机。应该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才能化解地方债的危机。

上周四实施试点,允许上海市、深圳市、浙江省和广东省政府发行债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表示,中国巨额的地方债务存在很大风险,自主发行债务的试点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李长安:“地方的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允许地方自主发行债务的话,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个风险挺大的,发行的债券到时候还不了,引发地方的经济危机。所以要允许地方发债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全它的监督机制。”

据监管部门统计,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到2009年末,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达到8200个,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李长安认为,应该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才能化解地方债的危机。

李长安: “地方政府不要作为投资主体去干扰市场经济的运行。地方政府的大量投资啊,会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压。地方政府如果投资过大还不了债的话,就会引发地方债务的风险。上次在云南的时候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据审计署资料,截至去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占比46.38%.

新唐人记者熊斌、特约记者王倩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