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帶來繁榮?謝田:全球化最終雙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19日訊】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當下,副總統萬斯的講話,勢必會引起廣泛的迴響。我們就此問題採訪了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 經濟學教授謝田先生,來聽聽他的看法。

問題1:謝教授您好。萬斯認為正是廉價勞動力阻礙了創新,對這個觀點,您怎麼看?

謝田:你比方說這些在發達國家呢,它的一些產業就會空洞化。因為它那個企業都移到其它國家去的話,它會留下很多失人口業。這失業人口長期下去的話,那個政府還要補貼,還要就是發放救濟,那這實際上也成了一個大的負擔。

所以對這個富國來講的話呢,雖然好像他們就是說用這些轉移產業鏈,然後使用廉價的進口,好像帶來那個價格的降低,但實際上這個整個全民,這個國家的全部民眾呢,也不得不付出更高的那個稅收,以免稅收來補貼救助那些就失去工作的人。

問題2:萬斯以中共為例,告訴人們所謂的全球化只是西方國家的一廂情願,最終將喪失競爭優勢。而且,窮國的人民也沒有從中受益。對這個問題,您能再具體說說嗎?

謝田:比方在中國,很多這些企業、很多公司都到中國去投資生產。我們也看到就是說中國經濟也因此被帶動起來了。但是如果中國呢 它不參與這個自由的貿易,而是設置一些關稅的壁壘。它生產了很多,但是它不進口很多。那就是中國老百姓沒有從這個全球化的貢獻中獲得益處。

還有一個呢,中共可以利用這些,它的專制體制也好,或者是閉關鎖國也好,它可以壓低成本,然後利用這些廉價生產的東西傾銷世界,佔領市場來獲取巨額的貿易順差。而這個中國老百姓在這種專制的條件下,它並沒有因為全球化而得到這個工資、收入的同步增長,反而是被稱為專制政府的一個賺錢的機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