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情報局】午夜鐵鎚!125架戰機參戰 37小時無休空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3日訊】相信不少觀眾朋友們和我一樣,每次聽到Top Gun的音樂就會熱血沸騰。在美國剛剛進行的「午夜之錘」軍事行動中,B-2轟炸機萬里奔襲,摧毀伊朗三座核設施,這樣的場景不僅讓人聯想起電影。電影中阿湯哥的目標也是摧毀伊朗的濃縮鈾設施,採用的方法也很相似,將炸彈投入到地下設施的通風井中,在地堡內部爆炸。和電影不同的是,現實中,美國根本不需要出動F/A-18戰鬥機,美國空軍的B-2轟炸機就足以完成任務,不僅伊朗完全無法察覺,美國也不會有任何傷亡。

我們現在看到的視頻,出現在6月22日新澤西上空,美國空軍的B-2轟炸機執行完任務飛回美國。一位男士向別人介紹到,這就是美國的B-2轟炸機,他們剛剛在伊朗扔完炸彈,現在回家了。沒過多久,美國官方公布了B-2轟炸機返回密蘇里懷特曼空軍基地的畫面。B2轟炸機在空中飛行37個小時,從密蘇里出發,最後又返回密蘇里。畫面中陽光明媚,天氣晴朗,風聲大作,B-2安全返航,順利降落。

而在6月22日上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和總參謀長丹·凱恩將軍就美國這次轟炸伊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並公布了這次行動的詳細細節。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詳細地介紹美國這次午夜鐵錘行動的具體時間線。本週五到本週六的凌晨0:00左右,七架B-2轟炸機從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一路向東飛行。而作為欺騙行動的一部分,另有2架B-2轟炸機也凌晨起飛向西飛行,這批欺騙任務的飛機最後在夏威夷上空加油,抵達太平洋上的關島。

這次欺騙行動,只有少部分在華盛頓和Tampa的軍方人員知道。Tampa是美國麥克迪爾空軍基地所在地,美國中央司令部就在這裡。美國中央司令部可不是指的美國的「中央」,而是「世界的中央」,它的管轄範圍就是中東地區,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都在內。而午夜鐵錘行動正是由中央司令部執行的。美國的主力打擊編隊由七架B-2轟炸機組成,每架轟炸機有兩名機組成員,在18小時的飛行中,在極少的通信條件下悄悄向東飛抵目標區域,過程中完成多次空中加油。

B2轟炸機在長時間飛行之後,經過大西洋地中海,進入以色列中東地區。B-2轟炸機立刻和護航以及支援飛機進行了複雜的會合,這需要在狹窄的空域內跨多個平台進行精準同步。凱恩將軍表示,這種整合正是我們的部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部隊做得都更好的地方。美東時間下午5:00,在空軍進入伊朗邊境之前,一艘位於阿拉伯海上的核潛艇發射了超過24枚戰斧巡航導彈,目標是伊斯法罕的核設施。

隨後,美國空軍打擊部隊進入伊朗領空。美國空軍有兩個行動小組:打擊小組由B-2轟炸機構成,負責轟炸。還有一個保護小組,主要由各種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構成。美國並沒有透露具體的戰機類型,出動的有可能F-35戰鬥機和F-15戰鬥機。保護小組在轟炸機編隊前方推進,他們負責保護轟炸機的安全,攔截敵方可能升空的戰鬥機,並打擊敵方的防空系統。

隨著空中打擊小組接近目標,美國戰鬥機在納塔茲上空使用了高速壓制武器,很可能是反輻射導彈。戰鬥機部隊也對任何潛在的伊朗地對空威脅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在美國空軍進入伊朗的過程中,伊朗防空部隊沒有任何開火。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40,伊朗當地時間凌晨2:10,第一架B-2轟炸機釋放了兩枚巨型鑽地彈。美國的轟炸機編隊總共向福爾多核基地投擲了12枚炸彈,向納塔茲核基地投擲了兩枚炸彈。美國對伊朗三個核基地的打擊全部在美東時間6:40至7:05之間完成。潛艇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最後命中伊斯法罕。

在快速打擊之後,美國空軍迅速離開伊朗空域,開始返航。在美國戰鬥機離開伊朗空境的過程中,伊朗沒有發射任何導彈或者火炮,伊朗的戰鬥機也從未升空作戰,伊朗的地對空導彈系統也從來沒有發現美軍。

在這次行動中,美軍空軍使用了75枚精確制導武器,包括14枚巨型鑽地彈。這是這種武器首次實戰使用。在這次任務中,美國總共有超過125架飛機升空作戰,包括B-2轟炸機、多架第四和第五代戰鬥機、幾十架空中加油機,核潛艇,以及偵察和監視飛機。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B-2打擊作戰,是B-2歷史上執行任務的第二場,僅次於911之後B-2執行的特種任務。

關於最後的戰果,美國初步評估所有三個伊朗核設施都經受了極其嚴重的損害和破壞。在這次作戰任務中,有三點需要進一步解釋:第一是參戰飛機的數量高達125架。我們知道有七架B-2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2架B-2轟炸機向西飛行,執行欺騙戰術。同時每次為六架B-2轟炸機加油,美國需要出動12架KC-135加油機,在B-2的飛行過程中,至少進行了3次加油。這就意味著美國在這次行動中出動的加油機數量可能高達40-60架。

除此之外,美國海軍一定會出動E-2D預警機,美國空軍可能會出動E-7預警機進行空中監視。除此之外,美國空軍也一定會出動大量偵察機隊,對戰區的電磁信號進行採集。他們可以監聽通信,採集雷達信號,比如RC-135系列。同時也需要大量偵察機,對地面上的伊朗防空部隊進行偵察,或者是確認打擊目標的戰果。比如全球鷹無人機,裝備雷達成像、紅外成像以及信號收集能力,可以長時間在戰區上空滯留。我認為在125架飛機中,9架是主力轟炸機,10架以上的預警機和偵察機,除此之外還有40到60架左右的加油機。這樣算下來的話,真正執行護航的戰鬥機可能有40架左右,這個數字只是我個人的估計而已,不知道各位觀眾朋友們是怎麼看的呢?

這次空襲的第二個關注點,就是B-2轟炸機連續飛行37個小時,18個小時從本土飛到伊朗,執行一個小時的轟炸任務,再18個小時返回本土。全程只有兩名飛行員,完全不休息。其實在過去,B-2經常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地區執行任務,通常都是從密蘇里的空軍基地起飛,執行完任務之後,返回較近的印度洋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進行修整,所以連續作戰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5個小時。而這次連續飛行37個小時,也是歷史上的第二長記錄。

各位觀眾朋友們肯定也非常關注戰果如何。我們現在看到的圖片是由Maxar衛星公司在6月20日拍攝到的景象,可以看到轟炸之前的福爾多核設施,周邊有一條環形公路,在圖片中央有兩個入口進入地下設施。整個山脈輪廓清晰可見,而到6月22日衛星圖像顯示,襲擊之後帶來的藍灰色火山灰覆蓋了大片區域,而多處地下設施的隧道口在空襲之後被泥土堵塞。靠近入口的山脊線已經被改變。美國使用了多枚常規炸彈,針對的就是入口。而12枚MOP,也就是巨型鑽地彈,有六個清晰可見的爆點,這些爆點在福爾多核設施地下大廳的正上方。這些大廳容納著成百上千台離心機,是伊朗濃縮鈾工業的關鍵所在。

美國使用12枚導彈,有六個爆炸點,這說明每一個爆炸點有兩枚導彈精準命中目標,第二枚導彈在前一枚導彈的基礎上疊加攻擊。有報道指出,這些爆炸地點正是地下設施通風井的位置,之所以要瞄準通風井,是因為它是通往地下設施核心部件的直接路線。

我們之前已經和大家介紹過了,建造在花崗岩山體之下的福爾多核基地它的抗打擊能力更強,美國的MOP鑽地彈的穿深大概是60米,面對花崗岩其穿深會進一步下降,所以採用兩枚炸彈疊加的方式才能摧毀伊朗的要塞。福爾多地下設施的深度大概為80至90米,美國MOP的穿深大概為60米,所以兩枚導彈的穿透深度足夠擊穿福爾多核設施的花崗岩,並在內部爆炸。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核設施伊斯法罕的衛星圖像,據美國CNN報道,總共有18個建築被美國摧毀,而空襲掀起的碎石,使現場明顯變黑。美國還襲擊了伊斯法罕核設施附近的隧道群,那裡通常儲存著已經濃縮好的鈾。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核設施納塔茲,納塔茲既有地上設施也有地下設施,地上設施已經被以色列之前打擊所摧毀,衛星圖像可以看到,在地面上有兩個彈坑。看起來美國是使用兩枚鑽地彈打擊兩個地點。一個彈坑直徑約5.5米,另外一個彈坑直徑約3.2米,目前不清楚地下損壞的具體程度。

這次美國空襲的主要目標深埋於地下,最終戰果評估還需要一段時間。不知道各位觀眾如何評價美國的午夜鐵錘行動呢?節目的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國防部的新聞發布會,參聯會主席凱恩將軍是如何介紹這次行動的。

訂閱《探索時分》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ilitaryIntelligence999/featured
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7Rbr3gcLeMtv0n13p0c
訂閱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nsuoshifen/
捐款網址:https://donorbox.org/tssf

——《探索時分》(新頻道《軍事情報局》)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