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11日訊】水無處不在,是生命的根源,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但水也是黴菌生長的溫床,不注意居家環境的整潔乾淨,黴菌就能滋生,然後無孔不入地進入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身體慢慢發炎、生病。
台灣整合功能醫學教育中心創辦人與團隊講師賀菡懿營養師近期做客「健康1+1」節目,分享了她戰勝黴菌的個人經歷,並告訴大家如何讓黴菌遠離我們。
生長環境潮濕發霉 營養師深受其害
賀菡懿營養師在剛開始接觸功能醫學領域的黴菌主題時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表示,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比較潮濕,比如房間隔壁是洗手間,經常有漏水的問題,房間面對花園,比較潮濕,窗簾容易發霉。她一直有氣喘和鼻竇炎的問題,後來問題越來越嚴重,開始出現失眠、腦霧、慢性疼痛問題,包括偏頭痛、眼睛痛、肩頸痛,最後對蚊蟲叮咬過敏,很難治癒。賀菡懿後來發現,這些都是和黴菌在體內增生有關聯性。
黴菌危害多 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賀菡懿營養師認爲,如果您對藥物反應不好了,以前治好的病又復發了,或者慢性疲勞、腦霧、反應遲鈍、渾身疼痛、過敏,如果你找不到其他原因,那麼很有可能是黴菌在作怪。
她表示,黴菌主要通過我們呼吸道進入我們的身體,最常見的黴菌危害是慢性發炎,包括氣喘、鼻竇炎、尿道感染、骨盆疼痛、陰道反復感染、不孕、荷爾蒙問題、慢性耳炎等等。黴菌也會干擾神經傳導物、抑制甲狀腺功能等。黴菌帶來的相關疾病還包括自閉症、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這麼多的病都可能是黴菌的問題,您是否也中招了呢?
食物發霉了嗎?先聞一下
潮濕的環境裡,黴菌無處不在,如何認識到食物、日用品是否發霉變質,可以先用鼻子聞。賀菡懿營養師說,因爲等您看到黴菌時就已經太晚了。
賀菡懿提醒大家,帶油脂的食品如果變質發霉,會有油臭味,這些食物包括奶油、堅果、油炸食品、糕點。魚貝類、禽畜肉類、鷄蛋、豆類等蛋白質食物變質就會有腐臭味,甚至表面會出現粘狀物。碳水化合物如果變質就會有霉味,如麵包、饅頭、蛋糕、米飯等。
居家環境 黴菌藏在哪裡?
賀菡懿指出,在北美,超黴菌的主要來源包括地下室、地毯、漏水的屋頂、浴室天花板等。
在台灣,陽台外推容易產生黴菌,因爲陽台外推會破壞外墻完整的防水性。櫃子背面的墻壁、木頭家具背面也可能有發霉的情況,還有窗簾、衣櫃也有可能是黴菌滋生的場所。
賀菡懿建議,一旦身體檢查有黴菌,我們可以通過多喝水多流汗來排出,同時增加深綠色蔬菜幫助肝臟排毒,並食用好的油脂來溶解黴菌。爲了從源頭遠離黴菌,賀菡懿建議家裡可以安裝除濕機、空氣清淨機,還可以進行遠紅外綫燈照射排黴。
(記者金紅整理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