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重創利潤 中國33家上市車企總負債近萬億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10日訊】在產能過剩價格戰的重創下,中國車企利潤整體暴跌,主要財務指標普遍惡化。倫敦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被納入統計的33家中國上市汽車製造商,總負債已接近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倫敦證券交易所(LSEG)對比亞迪等33家中國上市汽車製造商編纂的數據顯示,在過去6年間,這些上市車企的主要財務指標普遍惡化。

其中,利潤率中位數已從2019年的2.7%,大降至2024年的0.83%;產業的總庫存量則在這6年閒翻倍,到2024 年已達到3700億元;同期,汽車製造商的總債務飆升至 9590 億元,與2019年相比上升了56%;去年的中位數債務股權比則已升至 51.3%,與2019年相比上升了21%。

此外,中國汽車製造商們支付供應商和其他短期債權人的平均時間在拉長,從2019年的99天延長至2024年的108天。其中,作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巨頭的比亞迪,2024年向供應商和短期債務人支付款項的平均時間為127天;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付款時間更分別長達223天和237天。

路透社的報導特別提到,歐洲和德國的汽車配件供應商,通常在40至50天內即可收到汽車製造商的付款。報導認爲,產能過剩疊加粗暴的價格戰重創了企業的利潤,這是導致中國汽車產業深陷債務泥潭的罪魁禍首。

稍早時候,英國《金融時報》曾於今年6月中旬報導稱,在其統計的16間中國主要上市車企中,到2024年底,超過三分之一企的流動負債已超過其流動資產,因而被迫轉向施壓供應商來維持自身的營運資金。其中,比亞迪在這方面的問題特別突出。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的流動資產為3710億元,其流動負債卻高達4960億元,營運資金赤字為1254億元,較兩年前增加了36%。

報導還提到,今年第一季,中國車企的利潤率平均為3.9%,較去年下降0.7個百分點。報導表示,預計到2026年,會有一批中國車企在新一輪淘汰賽中,因流動性危機而倒閉。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